我要扼住这厄运的咽喉,我要铭记这屈折道路,我要感谢这阻碍的高墙,因为它我永久的财富... ...



__|中国节日文化之新年十日 |__
多多罗 发表于 2007-8-14 17:09:00
 

个人感言: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名词时只能用陌生来形容它,却惊讶的发现在这一天的习俗似曾相识。其实,很多东西只是因为时间淡忘了名字,却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早已在自己的身体中烙上了属于这个民族的印记... ...
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完全忘记的那一天。所以,在这一天来临之前... 印记呼唤着我们。

=============================分割线===========================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另有专题,此略

犬日【农历正月初二】
狗护一门喜无恙,人勤四季庆有余

回娘家/迎婿日
出嫁女儿要归宁省亲,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称为「做客」。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为什么初二回娘家女儿若初二回家,表明亲家之间“金兰契友”,或者说明女儿在夫家已当家,双方如同一家人,非常吉祥。

占狗
也有说占鸭的。孔夫子属狗,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汉族有“黄马传书”的传说,满族有“黄狗救主”的美话,再加上二郎神和哮天犬的故事,所有的狗在当天均会得到一次饱餐。这一天要看望的人是亲密的世交或长辈的家属。初一拜年大多是礼仪性的,初二看望是实质性的,有了约定俗成首节日(有的城区叫“过二节”),给了来访者一个怀念故人,安慰在世之人的机会,并可以财物相赠,表达自己不忘亡人,不忘故交的情感。初一送礼是以情代物,初二看望是以物示情,二者不同。初二送礼忌单数。初一凌晨长辈可给晚辈压岁钱,但下属不能给上级送钱物,因有“恩赐”之嫌

=============================分割线===========================

天庆【农历正月初三】
人得门,笑口开;拜见丈母说发财

正月初三/小年朝/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占猪
传说猪是北海银山菩萨提月金刚窟中的神兽。北京人以北为上,又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对初三很重视,称为小年朝,许多初一未办之事,这一天可以补办,给事务多的人一个“拜年”机会。我国有的地方初三婿忌往妇家,北京城内也有妇女拜年须过初六的说法,可是这些“讲究”对于“非亲即友”的稳定居住人群来说是不受约束的,反而把初三叫做“三姑三”,出门的姑娘这一天把女婿带回家,吃张鸡蛋饼。猪日,不能吃猪肉,饼是圆形象征团圆,蛋饼相粘,象征骨肉相连。文人之间以猪为内容的剪纸,名曰“朱笔题名”以祝当年高考得中,因为“猪”与“朱”、“蹄”与“题”同音。猪肉铺要祭三神:火神管生,平天大帝主死,关帝送财。

谷子生日
这一天祝祭祈年,忌食米饭和豆,据说是因为“豆”与“斗”同音,不吉利。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分割线===========================

羊日【农历正月初四】
三阳开泰生机畅,九天增辉喜气盈

 占羊
“三羊(阳)开泰”本应吉祥,可是偏偏有人编了一个“红羊劫”的浑话来骗人,让大家不要出门。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

吃折罗
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因为羊王、牛王、马王均在马神庙内供奉,以南郊马神庙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分割线===========================

路神【农历正月初五】
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

正月初五/过破五
民俗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饺子,而且要现包(捏),俗称捏小人嘴。
大年初五为什么叫“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这一天称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据说,这样可以免霉运。
此外,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在中国一些地区,初五这天还有“送穷”的习俗。即是将灶灰及清扫房屋的垃圾送出门外,再放炮驱邪。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穷困,迎来富裕和幸福。
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在“破五”过后一般都要选择吉日开张营业,通常会把大年初六作为“开市大吉”的好日子。因此,好多商家会在初五这天做好开市的一切准备。

占牛
郊区农民这一天要祭牛王,其庙在东郊,供奉牛王,牛王名冉耕,字伯牛,是孔子弟子。花农到南郊花神庙祭花神,庙内只有牌位无神像。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商店营业,开门大吉。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和"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为什么要初五这天接财神呢?传说财神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了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送穷节
正月初五日,旧称送穷节,民间俗称“破五”
晋西北地区,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鸣炮、烧香、敬纸,称为“送穷”。
晋北地区,民间习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已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
晋东南地区,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传说上古高阳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烂裤,生活上吊儿郎当,后来惨死在巷外。民间扔衣以祭,称为“送穷鬼”。
晋南地区的送穷来历,又传说是古代颛顼时期,宫中生下一个男孩,穿上新衣服就哭。如果硬将新衣服给他,不是撕烂,就是故意在屎尿堆中打滚,人皆呼为“穷子”。送穷节,民间习惯掏厕所,将粪堆在门外,称为“送穷子”。已经演化成鼓励抓紧时间,勤劳致富的习俗了。
送穷节,也有的地方传说是仿石崇送穷船之意。
还有的地方,习惯在初五日早上,取炉灰少许于筐,并剪五个纸人,送到门外,焚香、放花炮而还。称之为“扫五鬼”。
旧日晋北地区流传着一副送穷时的联语:上联是:“爆竹三声,嘣出一伙穷鬼。呸!贼狗日的,害的老子七死八活”;下联是:“焚香九炷,迎来五路财神。呀!好老人家,保佑小人六合四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旧时人们“送穷”的心理,也反映出历史上人们对穷困生活的恐惧与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送穷节,山西大部分地区的人家要打扫院落。这一天,民间讲究“喜入厌出”,特别忌讳到别人家借东西。寿阳等县讲究早晨从外面担水,称为填穷。全省习惯,饮食多吃面条。晋南地区讲究用刀切面,煮而食之,名为:“切五鬼”。晋北地区传有民谣:“破五吃顿面,一亩打一石。”妇女在这一天内普遍不动针黹。
晋南地区翼城等县的传统,在正月初五日送祖宗。傍晚,将祖先供桌上陈列的祭品撤掉,放鞭炮,焚香礼拜,移神于原龛内。来年春节,再行供奉。浮山等县的风俗,又是在门外焚香、敬纸,意喻将祖宗鬼魂送到宅外。雁北地区民间习惯在定更后,妇女皆出大门外,烧纸祭奠亡灵,放声大哭,俗称哭节。

路神生日介绍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爆竹声里送穷神
作者:石愚

每年春节,我国民间有迎财神的习俗,与之相对应,有的地方还送穷神。一迎一送,有破有立,历史都很悠久,只是送穷神的仪式要简单一些,也不像迎财神那样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先说财神。财神本是道教所创。道教创立的神祗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在老辈子要数福禄寿三星,现代则非财神莫属。财神又称赵公元帅,相传本名赵朗,字公明,秦汉时人,是张道陵天师的门徒,平时骑一只黑虎,为张天师守卫炼丹炉,后来便由张天师启奏天帝做了神仙。出身就只是个保卫人员,难怪财神在道教神仙队伍里位置并来不高。然而位置并不一定与权威成正比,“福”也罢,“禄”也罢,“寿”也罢,都不及钱财来的直截了当,这正是现代人崇奉财神的缘故吧。
再说穷神。穷神既不属于道教,也不属于佛教,什么教派也不是,似乎也不属于魔鬼一流。据钱锺书先生《管锥编》考证,唐代我国民间便开始盛行送“穷鬼”,然而只称“鬼”而不称“神”。明清之后,“穷鬼”才被尊为“穷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没人说得清。
虽然形象不佳,但要论出身,穷神竟胜出财神好多。屈原在《离骚》里自叙,他是“帝高阳之苗裔”,就是说他是颛顼的后代,其实已是很遥远的后裔了,尚且引以为骄傲;而穷神却是颛顼的嫡亲儿子,何等了得!这位颛顼之子叫什么名字,史无记载,我们只知道他生前好穿破衣,好喝稀粥,专在穷村陋巷里流浪,但决不是什么避世高人,只是个意志消沉好吃懒做的主儿,或者说竟是上古时代的嬉皮士。他后来就死在陋巷里,当然是在流浪中饥寒而死的。这样的人物做了神,能有好果子给我们吃吗?他发自内心地喜欢穷愁潦倒,喜欢饥寒交迫,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紧跟他去流浪。于是穷神的危害便代代相继,人们为了送走穷神殚精竭虑,用尽了各种办法,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
经历了无数代的延续,送穷神的办法仍只简单几种,也实在难得创新。时间大抵是在正月初五日(俗称破五),有的地方是拿一张纸,画一位蓬首垢面的女子,是为穷神像,把那画像缚于草把之上,恭恭敬敬送出门。有的地方剪纸做妇人状,丢弃在大道边。还有的是在破五时,起个大早,掀起炕席,扫掉炕上的积尘,倒掉,完事。送法虽各异,但都不免有点“想当然耳”的意思,近乎精神自慰。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穷神是不请自到,更难送。此公既不喜美味佳肴,也不喜锦衣绣裳,也不爱高屋大厦,美女佳人,甚至连好听的奉承话也不要听(但恶语相向怕更要不得),如何敬之送之,实在是天下第一难事。赵公元帅倒是很吃敬奉,但是,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把他老人家请动了,他老人家骑黑虎执钢鞭威风凛凛来了,到门口探头一看,蓬头垢面的穷神老爷尚在贵府高卧,也只得拂袖而去。所以,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解释为“请财神容易送穷神难”,似乎更合理些。
可是,总不能不作为呀!“尽人事而听天命”嘛!于是今年送明年送,老子送完儿子送,子子孙孙不停气地送,最迟从唐代开始,送到明清,送到民国,顽强似愚公移山,却未曾感动上帝。间或也有送走的时候,那或许是穷神呆腻了,要换个地儿逍遥吧,不穷此处穷彼处;时间不长,就又打道回府。他要高兴时,还叫你有破衣穿,有稀饭喝;要是发了脾气,就叫你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与民间送穷相匹配,文人们也早就拿出看家本事,写诗著文,或甘言求情,或口诛笔伐,开创了漫长的逐贫文学创作史。据《管锥编》考证,汉代的扬雄是历史上第一个写送穷诗的,诗名《逐贫赋》。从诗中看,那穷鬼如影随形,日夜不离,任凭把他送到高山,赶进大海,却依旧精神抖擞紧密相随,实在苦不堪言。名为“逐贫”,实在是受贫穷折磨忍耐不住而发出的呻吟之声。此后写送穷诗文的前赴后继,代不乏人,角度不同,形式各异,但大致上和扬雄一样,是痛楚的呻吟,或者不过出口闷气罢了。
既然赶不走,又何必枉费心机?于是有人便不送反请。第一个这么做的是唐代的大文豪韩愈。韩愈在《送穷》诗中写道:本来已经把穷鬼恭送出门,临别之际,想到此公很快还会返回,何必徒费精神,而且有伤和气,于是赔礼道歉,恭请穷神回家高坐。旷达明白如此,难怪他是大文豪了。然而,似乎更暴露出文人们黔驴技穷的无奈。说句公道话,韩愈也罢,扬雄也罢,他们终究是士大夫阶级,有俸禄可吃,有写碑文的稿费糊口,比之平头百姓,其境遇不知要好多少倍。他们固然也受过穷苦,但还有力量发出呻吟,说明其穷苦还未至于极点。悲苦之极的劳苦大众饿地奄奄待毙,连呻吟之声也发不出的,因而留下的逐贫诗也就极少。
但也不是一篇也没有。大年初一,五台山上有人贴出对联道:
爆竹三声嘣出一伙穷鬼,呸!贼狗日的害得老子七死八活。
这是老百姓的逐贫诗,与文人诗风格大异,是旗帜鲜明地向穷神宣战,骂穷神,颂财神,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可谓造反派的讨穷檄文。穷神见了一定会打个冷战,气馁几分,而财神则说不定能多一点躯赶穷神的义气。可惜敢于如此向穷神叫阵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中国人善于忍辱负重举世公认。
公开叫阵固然解恨,似恭非恭地谐谑嘲讽有时则更具杀伤力。蒲松龄先生一生饱受贫穷折磨,他先生的《除日祭穷神文》只轻轻几笔,就把穷神的恶赖相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接着缕述受穷神坑害的苦况,虽不能断言就是蒲氏生活的实录,但看那对贫穷的深刻体味,谓之自况,当不为过: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称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看我包里无丝毫,你看我囊中无半文,你看我断囷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看我客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
想必是穷神被质问得无处藏身,“遍体生津”,于是紧接《除日祭穷神文》之后,便出现了一篇《穷神答文》(二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蒲松龄集》)。历经上千年口诛笔伐,穷神终于公开站出来说话了,实在是千古一回,足见柳泉先生役使鬼神的能力名不虚传。我们应该耐心看看穷神的答辩:
“东君东君,你不必怨别人!贫是你自己找,穷是你自己寻……我有个免穷歌为你训:也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大家古文,只要学勤苦,只要学鄙吝,只要学一毛不拔,只要学利己损人,只要学行乖弄巧,只要学奸诈虚文,只要学伤天害理,只要学瞒昧良心。放利怎免怨,为富定不仁,处世不顾脸,那管人议论……说誓只当家常话,空中何能有灵神!阎王休嫌鬼瘦,雁过拔毛一根。如此十年,你就是个财神……”

呵呵,乍听这一番答辩,似乎蛮有道理。“为富定不仁”,指斥得痛快淋漓,“只要学伤天害理”,控诉得铿锵有力。.照此说来,所谓财神,不就是人世间歪风邪气的代表吗?而穷神竟是人间正气的化身了!我们还得给穷神平反昭雪,再把财神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对。这答辩锋芒所向,直指财神,利用人们嫉富的心理,转移视线,迷惑视听,很有一些欺骗性。所谓“为富定不仁”,分明是以偏概全,富而仁义者代不乏人。打土豪分田地是当然好,也实在应该,但就算灭尽天下财主,财神不一定就会光临万户,而穷神的天地却一定会更加广阔。穷神的狡辩可以休矣。
时至今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祖国大地上,穷神的地盘几千年来第一次大大缩小,为害大大地减弱,但穷神老爷那衣衫蓝缕的身影仍活跃于城市乡村的许多角落,尤其是在一些偏僻乡村,甚至还十分活跃。我们不但应该把送穷诗继续写下去,而且应该以实际行动彻底铲除穷神赖以生存的土壤,直到赶得穷神无处藏身为至。
(载<书屋>2006第一期)

=============================分割线===========================

马日【农历正月初六】
昂首扬鬃腾浩气,奋蹄踏雪展春风

占马
踏入大年初六,一切回復正常,店舖开业,照常工作。开门之前,每每燃放鞭炮,其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久,不亚於除夕境况。居民亦会在当日接姑奶奶回娘家过年,当日即返。

送穷
初六占马,送穷鬼。传说穷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们为了防止春节期间穷鬼进家,门上挂红挂笺可以防她。不知什么时候,北京的穷神变成了男性,而且成了杠夫供奉之神。
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市民欢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穷鬼。如果两位均值本命年者相遇,谁先抢到对方背后的小人谁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当穷鬼向外扔的,双方背后均要背个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先扔穷鬼,吉利。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狩猎”即从“扔穷鬼,抢财神”游戏发展而来,惜此活动在辽宁尚有,而北京却很少见到了。该日小贩上街,因是马日,家中应给“扔穷”男孩买“驴打滚”吃。

=============================分割线===========================

人庆【农历正月初七】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占人/人胜节
亦称 “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游人明显比初一到初五多。少男这一天要着意打扮,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朝气,少女要自制人胜、花胜饰物自己佩戴或相互馈赠,显示自己手工技巧。这是一个展示青春美的日子,也是家庭主妇在家忙活几天节日后可以上街游玩的日子,更多的人是为自己的儿子、女儿挑选配偶,以便正月十五后托媒人去提亲。

祭喜神
通俗的说法是喜神没有具体形象和位置,是个精神的神,无处不在,就看谁能遇到了。说白了就是你看谁最顺眼,最喜相,喜神就伏在谁身上,给你快乐和吉祥。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人日节 吃煎饼
本文地址:
http://www.1155815.com/bbs/viewthread.php?tid=1141

按中国民俗“岁后八日,一为鸡,二为犬,三为豕,四为羊,五为牛,六为马,七为人,八为谷。”也就是说,正月初一是鸡的生日,初二是犬的生日……初七就是人的生日,初八是谷物的生日。
据说女娲就是在正月初七这一天,最后将天补好,从而使人们不再受“四极废、九州裂”“天柱折、地维缺”之苦。使人获得了新生。所以人们就把正月初七这一天立为人的生日,以纪念女娲对人们的贡献。在这一天有吃煎饼、喝七菜羹、剪彩为人、招牛马、登高赋诗等等各有说词的活动。
吃煎饼。寓意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按照古的习俗,这天摊烙、吃煎饼都应该在院子里进行,因为院子上对者天空。人们在院子里支着鏊锅,燃起草火,摊烙着薄薄的,园园的煎饼,那些企图捣乱的鬼怪看见了,以为人们又在炼五彩石,吓的远远躲开。
七菜羹。就是用七种菜蔬和米面调料熬的羹。因为从初一到初六是鸡猪犬羊牛马的生日,这些天是不能杀它们的,人们在七日以前无肉可食只能用菜蔬代替。有人说八宝稀饭、菜拌汤,大盆烩菜、糊啦汤都是从七菜羹发展来的。嘴没有考证,不好随便说,可喝七菜羹的习俗现在确实仍旧在许多地方留传。
剪彩为人。就是用彩色的绸缎剪成人的形状,带在妇女的头上,或“鏤金箔为人”帖在屏风上。是从女娲抟黄土为人故事而来,不但寓意五彩,还有祈求生育的意思。
招牛马。按古书记载,鸡实际是度朔山三千年桃树上的神,有着“大吉”的寓意,所以为六畜之首,立正月初一为鸡日。这天人们敬鸡,还把鸡帖在窗户上。初七为人日,这天不但不能杀人,甚至不能动刑,妇女们还要剪彩人带在头上。这样似乎对犬豕羊牛马五畜不太公平,所以就在人日这天把它们招呼回来宽待。
在古代,人日是个很重要的节日。这天不但要有许多纪念女娲的习俗,而且文人墨客还有登高赋诗的兴致。唐诗中就有二十七首专门写人日节的,现抄录两首于后,与朋友们共赏。

人日
——唐.杜甫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少,无劳比素丝。

人日剪彩
——唐.张九龄
闺妇持刀坐,自拎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粘鸡欲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分割线===========================

谷日【农历正月初八】
年初八,谷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

占谷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天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神秘的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散灯花极有浪漫色彩,任你企盼,想象,直至所有灯花燃尽,然后全家互道“星禧”后,灯光才得重亮,鞭炮才得点响,院中的“钱粮盆”内松木杂枝点燃,如同篝火一般使人联想翩翩。

=============================分割线===========================

天诞【农历正月初九
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正月初九,即“天诞日”,玉皇大帝神诞。清·陈德商《温陵岁时记》引《蠡海集》云:“玉皇生于正月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清·乾露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初九日:《闽书》:泉人谓是日为天诞。(〖夹注〗《玉皇本行经》:玉皇以是日度世。按:干宝《搜神记》:玉皇乃外国王子之成佛者,具有父母姓名,今即以为天,误矣。)”
初九民间普遍“敬天公”。初八晚上,家家抬张八仙桌,系上一块红布,用两条长凳架起,放到大门口,或大厝院里、大厅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座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或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五牲”,放在一个大长方形木盘或圆形大瓷盘中,以及五谷、六斋、“搭饭”、酒瓶、酒杯。从子时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厅堂点燃红烛灯,曰“天公灯”。初九凌晨或者天快亮时,一般在清晨五点,点上一对大红烛,焚香之后,长辈领着合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荡天恩,祈愿来年天公赐福,风调雨顺,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这项风俗源自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但在流传演变中,“天公”不再指单纯意义上道教的神,而融合了佛教和儒家文化。

=============================分割线===========================

地日【农历正月初十】
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

正月初十是地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民间主要风俗有:  
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这一天可以举家登山,赏山石。亲近自然,感受大地的开阔和博大。亲手雕刻各种石头工艺品。

石头节/老鼠娶亲

石头节定在初十日,应该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旧俗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
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
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
晋南地区是在墙根置放面饼,以庆祝老鼠娶媳妇。
忻州地区在这一大习惯吃莜面或高梁面鱼鱼。妇女们搓鱼鱼一手五根,两手同时动作,面板上搓动着十根细长的面鱼,故把这一天称为十指。搓面鱼的时候,要捏一些花轿同时蒸熟,放置墙角瓮底等处,以备鼠郎娶亲使用。
初十日,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而在晋北一些地方,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小孩子不明事理,往往信以为真,闹着不睡觉,要看个明白。大人们便接过祖辈的传说,对孩子们说:要嘴里含着驴粪蛋蛋,耳朵里塞上羊粪蛋蛋,眼皮上夹着鸡屎片片,在满天星星的时候,趴在磨眼里,才能看到老鼠娶亲的热闹场面,听到鼓乐声。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当然不愿干了,也就只好睡觉了。这个民俗,充分反映了历史上民间既恶鼠害,又怕鼠害的传统心理。
初十日,民间还有许多希冀粮丰的活动。晋南地区,用面食蒸成农作物禾穗形状,象征农业丰收,并把此日称为“实子日”。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面捏成十二个灯盏,象征十二个月。闰月年则捏十三盏。按顺序摆在笼里,蒸熟后仔细观察灯盏内是否有水,那一盏里有水,表明那一个月有雨水。水多则雨涝,无水则干旱。(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青龙节蒸灯以测旱涝丰欠。)
初十日,民间孩童习惯踢葫芦玩耍,称为“老鼠嫁女”。
与老鼠娶媳妇的民俗相仿佛,晋中地区习惯在正月十三日将米面撒在房屋顶上,供寒鸦啄食,祈祷这些鸟类不糟害田地里的豆子

=============================分割线===========================

附:

《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一寤觉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淘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口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爷带仔姑娘同来,人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权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它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腊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穷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族族;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状元及弟旧名词。要换共和称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朗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柬充饥。一粒麦,种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华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 标签:节日 中国 文化 
  • 圈子:天涯海角 

  • __|Re:中国节日文化之新年十日|__
    xiaohe发表评论于2007-8-15 9:31:00
     
    xiaohe我只知道初一和初二这两天
     

    __|Re:中国节日文化之新年十日|__
    sdfxwwx发表评论于2007-8-15 9:43:00
     
    sdfxwwx原来这么多说法啊?
    俺只知道前
     

    __|Re:中国节日文化之新年十日|__
    BOBO发表评论于2007-8-15 12:45:00
     
    BOBO好多节日都没听说过呢~~
     

    __|Re:中国节日文化之新年十日|__
    marsLQ发表评论于2007-8-17 3:07:00
     
    marsLQ
    [b]以下引用xiaohe在2007
     
    发表评论:


    http://duoduoluo.tyblog.com/index.shtml

    贪言——贪世道  嗔梦——嗔春秋
    痴语——痴流水  惊魂——惊别家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锦 瑟 弦 偲


    愿吾来世菩提
    身如琉璃
    内外明彻
    净无瑕秽
    ...
    零 落 岁 笙


    星零蝶舞
    瑶池岸台笙箫
     岁迷方舟
    幻闻鲲鹏徊川
    呢 喃 斟 酌

    ...
    叶落一池深
    盈待两言真
     
    残 院 空 梦

    水露残清遗尖指
    花枝陨落昔者痴
    自醉香瑞不愿醒
    花枕怀沾莫如湿
    ...

     
    青 梅 煮 酒

    一壶清酒对者谁
    琴断魂销自阳关
    ...

     
    日 行 万 里

     
     
    曲 水 流 觞

     
    竹 林 聚 贤

     
     天 涯 咫 尺

     


     

     


     

    天涯博客 www.tyblog.com 版权所有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