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分两种半:一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样样都是举世无双。另一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对。然后剩下的少得可怜的中间事实求是者和前面比起来真的只能算半种了。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是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把全部的希望给予了这个血脉。希望它们能和自己幻想中的那样子成长。但他们是否都忘记了孩子不是没有思想的物品,虽然他们继承了血脉,却同样有权利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擅自定位的“聪明”、“蠢笨”、“乖巧”、“顽皮”、“有出息”、“败家子”... ...是否框死了孩子最为宝贵的童真?擅自的铺平的前路是否扼杀了孩子体味人生的权利?擅自... ...
教育界评论老师与学生关系有句很有名的话: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人的老师。
我不禁要问,这句话的老师单单只指学校里的教书授课的老师么?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后的第一位老师又是谁?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在他或者她身边最长时间的人又是谁?
所以在我看来,这句话的老师并非是狭义的定义在学校中的授课的老师这一点上,而是囊括了在一个懵懂孩童在成长过程中所有“教育”他的人。
教育,教育...有教,也有育...任何只教不育或只育不教都是一项“犯罪”。
长期以来,老师是必须持证上岗的。而父母却不用,但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确实至关重要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更能够牵动一个孩子的性格仪表、行为气质。
必须承认,作为把孩童辛苦拉扯长大的父母们确实不易。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善教育的借口,而那以爱为名夺走的多种可能性更是一种可耻行为... ...当人们形容到80、90....等一代新生少儿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叹息多过赞扬?为什么总是眉头深锁表示一代不如一代?难道在我们谈到这样的言论的时候就没有一点负罪感么?难道这些未来的希望中匮乏中没有掺杂入自己的罪孽么?
由衷的期盼,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对年轻夫妇准备做父母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肩上背负着怎样的重担。而不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回头叹息如今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尽如人意...
记得看日剧《女王的教室》中亚久津老师说的那句:“教育是用来创造奇迹的。”而这才是教育的初衷与真谛,不是单单只为了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等的机器... ...无知并非指的是不识字而是没有自知之明...若不能明白这一点,未来的孩子又那里有的资格称之为有知的人?
再学习这个那个之前,首先要学会的应该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完整而自信的人。而这才是教育、同样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PS:刚刚看到永宁大叔在那边叫唤说我终于下到感性了,于是很不好意思的来说,我又上升了。= =||